基础医学院研究生会举办第二届中医与天文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2012-11-29
近日,基础医学院研究生会举办第二届中医与天文系列活动。基础医学院学办张红玉老师及本科生、研究生共200余人参加了活动。
11月14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吴新民助理研究员作了题为“九宫八风和《辅行诀》的经方体系”的讲座。吴老师提出,中医特殊藏象学说——以肠胃为脏,介绍了河图、洛书作为中医象数基础在运气学说及九宫八风中的运用。他认为,《辅行诀》是中医的“真龙”,强调从象的角度理解经方的配伍。本次讲座开阔了同学们的思路,让同学们对经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11月15日,北京天文馆古观象台王玉民研究员作了题为“天文与人文”的讲座。王老师首先对“天文”一词从甲骨文字的角度作了解释,阐述了古今“文”与“理”的区别。然后从星座的来历、划分等方面介绍了五彩缤纷的人文星空。结合中国古代天文四象,将西方星座与中国古代的“二十八宿”结合起来,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生动讲授了天文、历法、占卜等方面的知识,及古天文中的天命观和天人合一观。
11月17日,基础研究生会组织50名研究生参观了北京天文馆。北京天文馆是我国第一座天文馆,通过多种形式向公众宣传普及天文学知识。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两个展厅内所有展品,身临其境地领略了宇宙的奥妙与神奇。
11月18日,我校基础医学院博士付帮泽作了题为“《黄帝内经》与古天文浅谈”的讲座。他首先从天文与五脏、中药、方剂、针灸及养生的关系,阐明了天文与中医的密切关系,指出天文是中医的基础学科之一。然后通过生动的图片,从日月、五星、三垣、四象、二十八宿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古天文常识。最后,从天文的重要性、天文在运用中的简化以及五运六气等角度,和大家一起探讨了《黄帝内经》中的天文问题。
本次系列活动是基础医学院学术节系列活动之一,旨在让同学们学习天文常识,了解天文与中医的密切关系,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亲身体察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晓人事”的方略,以进一步帮助同学们认识中医、学习中医。
(基础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