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综合新闻

图书馆举办“北京中医药文化科普研究基地人文讲坛” 第24期活动

发布时间:2015-09-28

  9月23日下午,“北京中医药文化科普研究基地人文讲坛第24期”在图书馆4楼报告厅举办,邀请北京藏医院刘英华研究员为参加论坛的师生做了题为《吐蕃时期藏医算文献的奥秘》的精彩讲座。活动由图书馆王利敏副研究员主持。

  刘英华研究员在讲座中首先介绍了吐蕃、藏医、藏历算、山南、敦煌等相关基本概念,随后介绍了藏医学和历算学的历史。由于传世吐蕃医算文献的缺少,长期以来学界对吐蕃医算的实际情况知之甚少。20世纪初以来,敦煌和山南等地相继发现的吐蕃时期古藏文医算文书,为研究吐蕃医算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原始资料。刘研究员系统介绍了吐蕃古藏医历算文献的发现、鉴别、种类、数量及其翻译研究情况,展示了吐蕃医算文献的概貌。

  刘研究员在讲座中还通过大量图片展示了趣味性和学术性兼具的最新研究成果,例如:藏地“甲骨文”——象雄语医书、藏医的“明堂图”——藏文穴位图、“源自印度”的人神禁忌——“剌”、绊倒大师的藏文六十甲子纳音表、藏人的“大九九”和“小九九”——藏文算书、藏式“女娲补天”——藏医整形外科之唇裂修补术、急则治其标——吐蕃急救术、吐蕃巫医祝祷术、“天马行空”——医马、相马与驯马等,引起在场师生的很大兴趣。

  讲座结束后,刘研究员与广大师生进行了充分的交流,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解答了大家比较感兴趣的藏医人神禁忌与时间医学的关系、藏医解毒术的研究进展、藏医中值得中医借鉴之处、星学之白算及占卜之黑算与医学的关系、文成公主入藏对中医与藏医交流的影响、药师佛在藏传佛教中的相关情况、印度医学与藏医学的关系等问题,参会师生纷纷表示意犹未尽、受益匪浅。

  刘英华研究员任职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藏医院,熟练掌握梵语和古藏文。曾8次赴印度、4次赴尼泊尔学习和考察,先后于卡利卡特大学梵语系(印度)、汉堡大学亚非学院、尼泊尔加德满都大学佛研所、法国远东学院(印度)等多所院校研修。主要从事敦煌吐蕃古藏文医书、藏文大藏经丹珠尔医方明部经论、印度医药和藏医药理论与应用的研究。累计发表论文30余篇,译著100余万字。担任《藏医药研究文集》副主编,《中医疫病学》常务编委,《中国藏医药文献目录》编委,《敦煌本吐蕃医学文献精要》、《大圆满》责任编辑。2014年获中国民族医药科学技术奖(民族医药传承贡献奖)一等奖。

  北京中医药文化科普研究基地,是由市中医管理局在北京市内授予的第一家以宣传中医文化知识为核心的科普研究基地。2015年,人文讲坛将会定期举办不同专题的主旨演讲,旨在普及和宣传中医药人文知识,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人文精神,提高人文修养。

  (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