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点击

中国中医药报刊登我校孙光荣的文章:《传承文化与经验 造就“四真”中医》

发布时间:2012-03-26

《中国中医药报》201231日第3版刊登我校孙光荣的文章:《传承文化与经验造就四真中医》,全文如下:

传承文化与经验 造就四真中医

——探索培养基层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新路子

目前,县市中医医院的规模和服务领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中医临床执业团队却存在着三个不足:一是中医药文化素养不足,中医人的标识不显著;二是中医药基本理论修养不足,中医临证思辨特点不显著;三是中医临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中医临床疗效的贡献率不显著。

  同时,又较普遍地存在着三个突出:一是吃老本的思想突出,认为几十年来就这么中不中、西不西的也应付过来了,再来个而今迈步从头越是否太晚了?二是临床思维定势突出,依赖实验室检查报告得出西医诊断和治疗方案,再加上中医方药,几乎形成了诊疗习惯;三是工学矛盾突出,医院的资金、岗位的工作、个人的境遇都不允许脱产研修,想学也学不起。所以,必须探讨培养县市基层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的新路子,也就是要如何有效地传承中医药文化、传授真中医理念、传习老中医经验。

  以中医药文化为引领,增强文化素质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人的根。培养县市基层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首先要以传承中医药文化为引领,增强文化素质,使其成为珍惜、尊重、继承、弘扬中医药文化的人。

  通过宣导,提高中医药文化的自觉

  要加强县市中医医院的文化内涵建设,使县市中医医院的管理者和中医执业人员从三个方面实现中医药文化的高度自觉。

  一是从发展中医药事业在国计民生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上形成高度自觉。充分认识到发展中医药事业,是健全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健体系和进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必须;是继承创新医疗保健技术提高疗效的必须;是推动和促进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必须。

  二是从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在队伍建设中的把握与运用上形成高度自觉。充分认识到成长为名中医,必须具有追源溯流的中华文化修为;必须具有大医精诚的医德修养;必须具有读经典、做临床、拜名师的专业修炼。

  三是从中医药继承创新在学术进步中的责任与担当上形成高度自觉。充分认识到中医临床学术的进步,必须有中医药理论的指导,必须有凸显中医药特色优势的责任,必须有引领和开辟生命科学前进方向的担当。

  通过熏陶,增强中医药文化的自信

  通过学习中医药文化和营造中医药文化环境,培养管理者和执业人员对中医药的感情,努力使中医药成为基层中医人员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情感表达方式等,使县市中医医院的管理者和中医执业人员从三个方面增强中医药文化的自信。

  一是对中医药强大生命力的自信。使之充分认识到中医药是国之瑰宝。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中医药学是世界传统医药学继承创新的杰出代表,中医药理论与技术是生命与健康科学发展方向的杰出代表。中医药事业发展关系到人民大众的最切身利益,中医药学术进步关系到国家原创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传授与传播关系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因此,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是直接关系国计民生和中华文化安全与发展的国家战略。中医药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在国内、国际都有着广泛的需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是对中医药强大引导力的自信。使之充分认识到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从对人(而不是对动物)的亿万次临床实践经验中总结、升华出的医学,是中华文化和历代中医名家智慧与经验的结晶,能开启万物之终始,死生之本的生命科学探索之门,能开辟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的方法学的探索之路。

  在健康观念不断提升、疾病谱系不断嬗变和医疗模式不断演变的今天,中华原创的中医药所蕴藏的对生命与健康的认知及其防治疾病的原理、法则、经验、方法等,对未来医疗保健的科学研究具有强大的引导力。

  三是对中医药强大创新力的自信。使之充分认识到中医药是确有包容性的医学科学,从先秦至今,历代中医药学都包容、吸取、融通了该时代最先进的哲学、天文学、物候学、文字学、算学、兵学乃至堪舆学的精华,使中医药学不断继承、不断创新,成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博大精深的学术体系。

  在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条件下,中医药也必然能够以博大的胸怀,包容、吸取、融通现代科学技术从我之规,为我所用。从而具有强大的创新力。

  通过实践,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自强

  中医的基础在临床实践,特色也在临床实践。县市中医医院的管理者和中医执业人员要在三个方面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自强。

  一是自强医德。使之以普救含灵之苦苍生大医风范律己,自觉坚持以人为本,效法自然,和谐平衡,济世活人的理念,坚持仁、和、精、诚、谦、廉、慎、严的修养,追求医心仁慈、医品精诚、医风廉洁、医患和谐,从而能自强医德。

  二是自强医学。使之以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治学之道律己,掌握治学方法,自觉精研经典、上溯灵素、旁通各家、融合实用,从而自强医学。

  三是自强医术。使之以精究方术思求经旨,演其所知的明理明术要义律己,沉潜用功,继承创新,不断获取和更新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的方法和技术,从而自强医术。

  以传授真中医理念为基础,树立价值观念

  真中医就是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中医的中医人。真学是基础,真懂是前提,真信是关键,真用是目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四者辩证统一,相互关联,不可分割。

  学习中医药学术理论,在真学上下功夫

  中医经典著作是中医学术的重要载体,是中医学在几千年发展历史进程中累积的宝贵财富。县市基层中医临床执业者要强调中医药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和中医四小经典(《中医三字经》、《汤头歌诀》、《药性赋》、《濒湖脉诀》)以及代表性中医药名著的系统学习,熟读、精读、记诵中医经典,不断加深理解,并要着眼于临床应用,做到三能,即重点篇章能解读、重点原文能背诵、重点原则能应用。

  掌握中医药思维方法,在真懂上下功夫

  历代中医名家通过大量的临证实践,积累了宝贵的养生防病的经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认识自然、认识生命、认识疾病的思维方法、认知方式和保护生命的办法。县市基层中医临床执业者要将研读经典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懂得并掌握中医的思维方式,在临床诊疗和病历、医案的写作中,把握中医病因、病机、诊法、治则。要在医疗保健的实践中,至少要真正做到六懂:懂四诊合参、懂脉证形气、懂生死逆顺、懂组方用药、懂四气五味、懂升降浮沉,逐步使自己的诊疗思维中医化。

  遵循中医药自身规律,在真信上下功夫

  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中医人的信仰、信心、信念至关重要,基层临床一线人员的立场、态度、认识方法、研究思路十分关键。县市基层中医临床执业者要充分认识到中医所具有的个性化的辨证论治、平衡性的防治原则、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多样化的干预手段、天然化的用药取向等五大特色,和临床疗效确切、用药相对安全、服务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创新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等六大优势,笃信中医学的现实价值和生命力,坚定信念,真信中医:真信中医药文化,真信中医药理论,真信中医药诊法,真信中医药疗效。

  突出中医药自身特色,在真用上下功夫

  真中医理念的目标指向是真用中医,这就是要真正地用中医理论指导实践,将真学、真懂、真信中医的研修成果转化为防病治病的医疗实践,让运用中医药的思维指导医疗活动和使用中药成为自身的医疗习惯,大力提高中药的使用率。县市基层中医临床执业者要真用中医理论原则指导临床,真用中医思维方式诊断病证,真用中医方药技术治疗,真用中医语言总结临床经验。尤其要积极掌握中医基层适宜技术,能够独立解决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以及急危重症的诊疗技术,努力提高中医药疗效。

  以传习老中医经验为核心,提高临床技能

  突出实践能力,力求老中医学术经验传习内容适合基层需要

  在县市基层中医医院传习老中医经验,培养县市基层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就是要在县市基层中医医院形成真用中医诊疗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以及急危重症的一支中医中坚力量。所以,县市基层中医人员的老中医经验传承,要突出四重:一是重在传习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以及急危重症的辨证论治经验;二是重在传习疗效确切、价格适当、应用简便的中医适宜技术;三是重在传习临床动手的方法、要领、步骤;四是重在传习医德修养德与临床研究的方法。

  新师承模式,力求老中医学术经验传习方式符合基层实际

  县市基层中医临床执业者一般日常工作诊疗任务繁重,加之交通不便等客观条件,很难集中一段时间负笈千里从师学习,这就需要在县市基层中医医院的师承模式上要有所创新,以适应基层实际需要。要逐步探讨由传统的一对一带教方式向多带一(多个导师带一名学员)、多从一(多个学员从一位导师)的教学方式转变;采取从师侍诊、集中授课、病案讨论、远程会诊、老中医进病房、学术经验交流会等综合教学形式,并借助优势名师资源开展跨单位、跨区域的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如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与北京同仁堂集团联合实施的以辽源市中医医院为试点的长白山杏苑新林项目,探索出团队带教团队,网上结合网下,远程教育链接实地的师承方式,是一条符合基层实际的、值得推而广之的新师承模式。

  强化人才使用,力求老中医学术经验传习成果得到有效应用

  县市基层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经过老中医的耳提面命,是中医事业的中坚和骨干,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一方面要稳定这支经过训练的专业化队伍,要求其回到原基层岗位工作,直接服务临床一线。另一方面要为他们发挥作用提供机会和平台,创造必要的条件。如建立县市基层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使用与跟踪服务机制,并在职称晋升、各类人才项目评选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从而在制度和政策等方面给予保证。

  规范管理过程,力求老中医学术经验传习全程获得充分保障

  县市基层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对老中医经验传习全程进行严格规范、科学管理、全面保障。一方面,要建立相关制度,这是使该项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另一方面,师承工作涉及到的政府部门、承担单位以及指导教师和学术继承人,都应该高度重视传承的各个环节。只有实施科学而严格的管理,并给与资金与物质的保障。这样,才能确保县市基层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结出丰硕成果。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