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杏苑天地

熟悉又陌生的节日(2010年教师节征文活动三等奖)

发布时间:2010-10-12

古人云:“天地君亲师。”又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有没有一个好老师,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未来。可见,“师”在某些方面比“亲”高上一点。于是就有了父亲节、母亲节和教师节。

想起来有点可笑,当了快二十年学生,教过我的老师可以百论,但我从未过过教师节。正确地说,我从未给任何一个老师过过教师节。“教师节”对我来说,只是一个概念,是个可有可无的玩意。

那些老师似乎也把这个忘了。反正也不放假,也不发东西,顶多有同学问好时点点头,这样就算过了。甚至有好几个老师是这样说的:“我好不好无所谓,只要你们考试考好就是最好的礼物了。”得,连教师节老师脑袋里还是只有考试,不累吗?相信,很多同学有和我有相同或相似的经历感受。

到了大学,任何一个节日,不管有没有祝贺的意义,都会有人大大庆贺一番,海报横幅披天盖地。当然,教师节更不例外。总有几个班级邀请老师聚会,而老师受邀也都会乐呵呵地去,不像高中那么冷漠,连送个明信片都明令禁止。很多社团也会趁着这个机会举办一些活动,而且食堂也都贴上了教师节宣传桌面。以上都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大学与中学、大学与社会的区别,令人感慨。

说起那些宣传画报,我又想起一件事。不知从何时何人起,老师就被比喻成蜡烛,老师的奉献精神更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从小听着这句话,我被感动了十几年。但这几年,我又觉得这个比喻不太确切。老师应该是电灯,而不是蜡烛。

肯定会有很多人问:有什么区别吗?是啊,有什么区别呢?都是燃烧,消耗自己,照亮别人。打眼看,的确没啥区别。但仔细品品,我想您也许会同意我这个观点。

蜡烛,不管多长、多粗、多耐烧,都不久就会燃尽。无法更换,只能烧完全扔。不仅烛泪多、烫,火光小的可怜,而且也不安全,何况“灯下黑”这种可大可小的毛病。

在古代,也老师还真是蜡烛。想过没,为啥古代的老师全都是老头?因为有点前途的书生绝不会当个小小的西先生或者启蒙书塾的先生。当然高官大户的西席不算,科举主考更是例外。那已经扯上了政途,与“师”的本义大相径庭。就算哪个书生当了西席,顶多教上几年,赚足了路费饭费,也称这个机会多读几年书,再去考个举人进士之类,以后谁还会干个先生的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圣人不是没有,寥寥几人而已。

干的时间短(烧的时间短)、教的少甚至误人子弟,自己有什么成就敝帚自珍(光少的可怜)、收的钱多不说,还总想通过学生干点别的事,还真是一根活脱脱的蜡烛。

可现代老师的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首先,不管是幼儿园、小学、中学还是大学,要当老师都必须得有教师资格证,都得起码师范本科毕业。这就是一个大坎,有多少人都栽在这里。这就等同古代进士甚至更高的水平,只是专业不同。绝大程度杜绝了误人子弟的现象。至于假证、关系等现象,也不是一篇两篇文章就能解决的,与本文主题也无关,我也不想多说。

再说说咱们老师的“使用年限”。我不能武断地说一辈子,那是吸老师的血,是剥削。但小学、中学、高中到处都是教龄十几甚至二三十年的老教师。而大学里,从讲师、助教、副教授到教授、硕导、博导等等,这得多少年。我想,肯定是电灯寿命的几倍甚至更长。

在教授学生的同时,我们的老师也不忘充实自己。中学老师还在不断进修,以不至于始终只把眼光盯在高考分数上,把学生引导上歧路,变成书呆子。在大学,教授们带领学生一起做课题、搞研究,更是把自己一生的经验知识毫不保留。但学费都不高,还有资助金等。这与电灯明亮却不耗电是同样的。

没有“灯下黑”、不求回报等等都是被人说烂的东西,我也不再��嗦了。

眼看,教师节又到了。这是第26届,也是我过的第一届。相信会给我、给同学们、给老师们留下深刻印象。让我们拭目以待。

 

                                  (基础医学院  周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