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新闻

北中医专家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

发布时间:2020-04-20

  4月17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召开,介绍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防控工作进展和成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王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伟,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东直门医院)党委书记叶永安出席,就中西医结合救治、汤剂推广使用、中医药治疗效果等问题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在回答关于疫情防控中中医药特色举措、发挥作用等方面问题时,王琦院士表示,中医药预防主要是“扶正气”“避邪气”。在中医药预防新冠肺炎的举措上,给出了一个防疫包,一套干预系统。一个防疫包,包括内服的预防颗粒剂、外用的香囊和口鼻喷剂。对聚集环境中的人群,给予内服中药并配制成香囊佩戴,喷剂外用于口鼻,或制成中药香熏产品对空气进行净化等,都是非常适于推广实施的群体防控的中医药特色方法。一套干预系统,聚焦高危人群与多形式的中医药干预,同时还有科研严密的设计加上临床数据反馈的评估。总的来说,中医药的作用一是通过中医“扶正”的方法,调节机体内环境,提升免疫力;二是外用药物作用于黏膜,降低口鼻黏膜接触病毒的危险;三是通过中药挥发性物质,芳香辟秽,改变病毒生存依附的空气环境。

  

  在回答关于中医药在治疗病毒性传染病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及下一步将如何传承创新发展的问题时,王琦院士表示,中医药治疗病毒性传染病的特色优势可以概括为“排毒为先”“天人合一”,重视气候环境、专病专方和辨证论治、重视体质因素,因此在手足口病、甲型流感、“非典”和新冠肺炎疫情中都彰显了特色和优势。创新发展要做好三项建设,一是人才建设,要加强中医药传染病防治专业人才培养;二是学科建设,要促进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学术理论传承与创新;三是基地建设,要通过建设功能完善、运转有效的防控新发突发传染病基地,辐射带动区域内医疗机构中西医结合传染病防治,助力构建中国特色的传染病防控体系。

  在回答关于中医药科研攻关有哪些考虑和重点问题时,王琦院士表示,一是做好中医药诊疗新冠肺炎临床经验的总结,及时更新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开展预防和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治疗;二是开展对临床救治有效方剂的作用机理研究,加快成药性研究和临床适应症研究,尽快推出适合临床应用的制剂药物;三是开展防治新冠肺炎的中药及复方、中成药的筛选研究;四是推进中医药参与融入国家防控传染病体系,做好对临床一线支撑的信息化平台建设。

  

  王伟副校长在发布会上介绍了清肺排毒汤目前的临床救治和使用情况。王伟副校长就清肺排毒汤的起源、目前使用情况及疗效的表达情况作了简要介绍。清肺排毒汤作为目前唯一的一个通治方剂,已经在全国28个省市广泛使用,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也已经成为了这次防治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在湖北武汉主战场,清肺排毒汤是使用最多的方剂。通过各项临床观察和初步的基础研究表明,清肺排毒汤是适用于轻型、普通型、重型新冠肺炎的通用方剂,具有速效、高效、安全的特点。

  在谈到中医药科研有哪些好经验值得进一步推广、有哪些研究方向值得进一步深入时,王伟副校长表示,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临床和科研一体化同步推进、前线与后方紧密配合,这三点经验都是值得进一步推广的。同时,要加大中医药抗病毒研究,进一步深化辨证论治的科学规律、科学基础研究。

  

  在回答关于中医药治疗重症和危重症患者起到作用和效果的问题时,东直门医院党委书记叶永安概括为“中西医联手救治危重症,大有可为”。他结合自己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救治经验,表示中医药在这次重症及危重症救治中均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减缓、阻止了重症向危重症的转化,促使危重症转为普通症,从而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死率。

  叶永安介绍说,就武汉的救治经验来说,一般的病人都有发热、咳嗽、气喘、乏力等症状,还有氧饱和度降低的表现。通过采取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以后,这些病人的症状都有明显好转,比如发热、乏力、咳喘缓解率都在90%以上,体现了综合救治能够有效地阻止重症向危重症的转化。对于危重症,经过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肺功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感染状态。

  在回答关于在武汉抗疫期间印象深刻的人或事的问题时,叶永安列举了自己在重症病房救治病人期间为老年患者提供周到服务的事例,表示作为医生,治病救人是本责,同时也深深被老人家朴实的感情流露所感动。

  发布会上,仝小林院士结合自己在武汉的抗疫过程,从中医的角度就如何看待这次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参与社区防控的作用等方面回答了记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