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报道我校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团队
《光明日报》2011年2月24日第六版报道我校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团队,全文如下:
中医治抑郁症有据可依
本报北京2月23日电(记者 田雅婷)近年来,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当前我国抑郁症患者已达2600万。相比西医,中医治疗抑郁症以其副作用低、依从性好而被广大患者接受。但一直以来,临床上缺少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成为制约抑郁症中医药治疗发展的瓶颈。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唐启盛教授牵头的课题——“抑郁症中医证候学规律的研究”为这些问题做出了解答,并于日前获得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目前我国尚无抑郁症中医诊疗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国际上,日本、韩国等国家对中医治疗抑郁症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但相关标准及治疗规范化方案的研究也未起步。
唐启盛领导的团队经过为期七年的研究,得出了抑郁症的中医诊断标准和临床治疗方案。据介绍,团队经过临床验证,中药治疗抑郁症起效时间平均7天,而相应的西药起效时间平均却要21天。经抑郁症6个证型综合比较,使用中药比起使用西药的有效率,平均高5%至8%,并对失眠、易疲劳、食欲不振等并发症状也都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中药副作用较少,易于被患者接受,最重要的是能节省费用支出。
唐启盛表示,课题组以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卫生研究方法学》为依据,对照国际权威的抑郁症诊断标准、分级标准和评价量表,在统一方案下,进行多学科、多中心的横向联合。研究对象为原发性、首次发作的抑郁症患者,排除了季节因素、其他躯体和精神疾病、药物等对证候观察的干扰,并控制偏倚,研究小组在全国11个中心内,完成了对1221例患者的中医证候学调查和精神科量表观察。并将临床采集的证候学数据进行分析,结合聚类分析、中医理论及专家论证等,进行中医证候规律研究,经先进数据挖掘技术和传统中医药理论紧密结合,将抑郁症分为肾虚肝郁证、肝郁脾虚证、肝胆湿热证、心肾不交证、心脾两虚证及心胆气虚证6种证型,制定了《抑郁症中医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诊疗方案对抑郁症前期也具有治疗和阻断作用,基本做到了从源头抑制疾病。
目前,《抑郁症中医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已在全国30多家综合、精神专科医院进行了临床推广应用。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