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聚焦

中国中医药报报道我校第三附属医院院长王成祥:创新练就中医肺病“掌门人”

发布时间:2024-05-06

微信图片_20240506213106.jpg

“中医药在治疗肺系疾病方面优势明显,疗效显著,必将为世界认可。”36年前,当王成祥第一次踏入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的课堂,老师杜怀棠的话如同一则“预言”,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新冠肺炎席卷全球,甲流、乙流、支原体肺炎、百日咳频发,肺系疾病正成为全球日益关注的疾病种类。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的领头人,面对肺系疾病高发、呼吸道病毒更新迭代加速的现状,王成祥亦感中医人“学无止境、与时俱进”的责任与压力。

出生于清代疫病大家刘奎故里,又师从外感热病领域的大家杜怀棠,他从前辈经验中获得灵感,从中医经典中汲取智慧,同时结合时代需求,创新性地将有效经验转化为临床疗效,在老年肺炎、病毒性肺炎、多重耐药菌感染性肺炎等肺系疾病方面取得临床科研双突破。

创名家经验之新:师从中医大家深研肺系疾病

1986年,从山东中医学院(现山东中医药大学)毕业的王成祥回到家乡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成为了一名临床医师。

“当时,我在临床工作两年,发现了自己很多不足,觉得应该继续深造。”1988年,王成祥考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第一届“临床技能型”硕士研究生,成为时任院长杜怀棠的首位弟子,中医名家周平安、姜良铎成为他的临床指导老师。

“从古至今很多外感性疾病,首先是通过口鼻或者皮毛传到肺系,引起肺的功能失常,肺系病是一个非常广阔的领域。”王成祥表示,由于杜怀棠师从秦伯未、董建华等名家,且以外感热病、老年病、肺系病为主要研究方向,故而自己也将肺系病确定为研究方向。

王成祥回忆,“临床技能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创新之处就在于由王永炎、吕仁和等名家讲授临床专题课程。“印象最深的是当时王永炎老师提到可以通过听咳嗽的声音,辨别肺系疾病的种类与证型。后来,闻声辨咳也成为我在近些年指导临床研究生做的课题之一。”王成祥说。

这种创新课程启发了他的创新思维。上世纪70年代,王成祥的家乡流行性腮腺炎患病严重且传染性强,当地老中医用名为白头翁的毛茛科植物放入沸水中与鸡蛋一同熬煮,治疗和预防效果非常好。

攻读研究生期间,王成祥参与导师杜怀棠的课题时想到了这一单方,并创新性地研制了白头翁注射液,其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和肺部感染非常有效。

2008年,王成祥入选第二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入选这一项目,对我中医悟性和临床思考方式的提升都有很大帮助。同时朱良春、陆广莘、薛伯寿、孙光荣等大师的课程对我遣方用药有很大启发。”王成祥说。

“老师的经验让我能够站在他们‘肩膀’上继续学习。”此后,在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呼吸道病毒性疾病及咳嗽、喘证等治疗方面,王成祥不断寻求临床突破。

创科学研究之新:勇攀科学高峰攻克耐药菌株

铜绿假单胞菌,原称绿脓杆菌,它是引起住院患者特别是重症监护室患者肺炎的主要病原菌之一。由于该菌极易产生耐药性,常被称为医院里的“隐形杀手”。

“目前西医用抗生素能解决很多呼吸系统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问题,但其短板也很明显,易产生耐药性。”王成祥很早就了解到中医药攻克抗生素耐药菌株的研究前景。他认为,我国是抗生素大国,临床上一旦感染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超级细菌”,西医往往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而中医药治疗往往疗效更佳。

选择与这样的细菌交锋,对王成祥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

针对老年肺炎的耐药性治疗课题,王成祥主持了国家“十一五”支撑项目。课题组在全国选取了400多例中重度老年肺炎患者进行分组治疗,采用随机对照多中心双盲双模拟临床试验,到了第二周中药组的疗效就明显更优,说明中药对抗生素不敏感或产生耐药性细菌引起的老年肺炎病人是有明显疗效。

他提出“正气亏虚、毒瘀互结”是老年性肺炎的基本病机,扶正、解毒、化瘀方可有效降低老年肺炎的病死率,尤其对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好的干预作用,并研制了专利药物——扶正解毒化瘀颗粒,为耐药菌感染的中医药治疗打开了新思路。

2023年,国际权威期刊《生物医学与药物治疗》(Biomedicine&Pharmacotherapy)刊发了王成祥团队“黄芩苷通过精氨酸生物合成改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诱导的大鼠肺部炎症”的研究成果,研究证明黄芩苷(黄芩中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可显著减轻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大鼠的肺病理改变和肺部炎症。

此外,在呼吸道病毒研究方面,王成祥带领团队对治疗流感的效方益气清瘟解毒合剂进行了临床、整方及拆方研究,将其按照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益气四种治疗法则进行拆方,发现清热解毒法对流感病毒感染急性期及后期显示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并能修复免疫炎症损伤,筛选出了具有较好抑制免疫炎性损伤并促进其修复的中药黄芩和板蓝根,为中医药防治流行性感冒提供了科学依据。

新冠疫情发生后,作为北京防疫专家组中西医结合组组长,王成祥承担北京市海淀、房山、密云三区新冠肺炎收治地的技术指导工作,对武汉一线重症及复杂新冠肺炎病例进行远程会诊指导,提高了新冠肺炎的临床救治疗效。

创临床疗效之新:汇通中西医学剑指疑难重症

2017年,一位肺部基础病加耐药菌感染的老人找到王成祥。因为一场流感,老人的病情发展迅速,出现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混合感染,很快便住进了该院重症监护室。在治疗中,王成祥选择用清热解毒化瘀、豁痰开窍的方药联合西医标准抗感染治疗。经治疗,患者咳嗽、咯痰症状明显改善,不久后就痊愈了。

2019年,一位患者发烧后以为是普通感冒,在社区输液后症状急转直下,氧饱和度只有百分之八十,送到重症监护室后陷入昏迷,并出现多脏器功能异常。由于病原体诊断结果报告需要等待三天,但时间紧迫,王成祥果断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为病人插空肠管以鼻饲中药清热解毒祛痰药物及中成药安宫牛黄丸,第二天病人神智清醒,第三天体温恢复正常,后检测结果显示患者有军团菌及耐药菌混合感染,因治疗及时,成功治愈,康复出院。

王成祥表示,除了重症,在常见病例里,也有疑难问题,比如慢性咳嗽。患上新冠、流感和普通感冒后,很多人会出现咳嗽且迁延不愈,该症被称为感染后咳嗽。这类咳嗽多有特异质体质,且因外感引起,属于内伤基础上的外感疾病,治疗比较复杂,利用中药祛风化痰饮收效明显。

“即使是咳嗽这一症状,也有不同的辨证分型,这就是中医的优势所在。这些疑难病症,让我看到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生命力。”王成祥认为,基于临床事实,应当打通中西医交流通道。比如“意识障碍”对应中医经典中的“神昏”;呼吸频率每分钟不小于30次可理解为“喘促”;肺炎并发脓毒血症及中毒性休克对应“厥脱”;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对应中医的血分证;尿量小于20ml每小时或小于80ml每4小时,且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可理解为“癃闭”。

“创新,是中医的生命力,也是中医人的生命力。”王成祥表示,如今新发传染病的流行对中医学提出了更高挑战,我们要牢记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首任主委、国医大师晁恩祥的嘱托,不忘初心,传承经验,不断创新,守卫人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