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道术结合’思路与多元融合方法的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创新研究”课题启动会召开
6月22日,由我校牵头的2018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道术结合’思路与多元融合方法的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创新研究”项目课题五“东北部地区名老中医学术观点、特色诊疗方法和重大疾病防治经验研究”与课题六“名老中医经验研究与推广应用一体化平台构建”课题启动会召开。本项目总负责人兼课题一负责人谷晓红教授、项目指导委员会专家、课题负责人及骨干、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站负责人及室站成员等共计17家单位的1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课题五负责人翟双庆,医院管理处处长、课题六负责人丁霞分别主持。
谷晓红教授致欢迎辞,对总项目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介绍。她指出,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实现了对名老中医的全人研究,是本项目的重点和难点。依托室站、服务室站,充分尊重名老中医的知识产权,与名老中医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也是本项目的特色和宗旨。她提出,课题组要建立联动机制,与名老中医室站协同发展、合作共赢、培养人才,希望课题五和课题六的顺利启动能在本项目的研究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希望通过从“道术结合”的角度对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诊疗经验的挖掘,为培养德术双馨的现代中医药人才,实现“健康中国”做出贡献。
课题五负责人、我校副校长翟双庆详细介绍了课题五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等,提出要基于“道术结合”的思路和多元融合方法系统研究我国东北部8个地区,面向不同层次、不同学术流派擅治重大难治疾病且坚持临床30 年以上的名老中医开展研究。展开包括20种重大疾病的病例系列研究,包括中风病、冠心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名老中医擅治的重大、难治病种。系统抽提每位名老中医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精神、学术渊源、学术观点、辨治方法、诊疗技术、用药特点、核心方药等,并形成某些重大、难治性疾病的优化诊疗方案。
课题六负责人丁霞详细介绍了课题六的研究内容,提出要构建基于互联网技术建立研究与应用一体化名老中医诊疗服务平台,平台建设要以服务导向、需求导向、时代导向、质量导向为理念。力求“原汁原味”地保存名老中医的诊疗资料,充分尊重名老中医原始医案的特色。同时结合现代先进的数据处理手段,融合人工智能等多种方法,进而实现更有效的数据挖掘,对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诊疗经验进行全方面继承。
原《光明日报》总编辑、我校高级访问学者敬天林,首届百名全国名中医白长川,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辽宁省名中医郭振武、洪志平等14人作为指导专家参加了本次启动会。专家们对项目的总体目标、课题设置、课题五与课题六的研究方法和内容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如何科学、深入、全面地挖掘名老中医经验,规范信息采集、科学挖掘技术、具体实施方案及可行性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论证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敬天林总编表示,中医药的传承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体现,基于“道术结合”的理念研究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符合中医药的核心观念。
启动会上,还向参加课题五、课题六的名老中医代表颁发聘书,向名老中医工作室站颁发出了邀请函。
课题五负责人翟双庆教授与合作单位吉林省中医药学会签署了课题组织实施协议书。课题六负责人丁霞与合作单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代表卜德超签署课题组织实施协议书。
我校副教授于河,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卜德超老师分别进行了相关内容的培训。
本次启动会促进了各地名医室站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加深了对项目和课题研究内容方案的理解,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圆满完成奠定了良好基础。
(科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