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综合新闻

“汉语国际推广——中医药文化基地”项目建设研讨会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16-01-07

  12月29日,我校举行了“汉语国际推广——中医药文化基地”项目建设研讨会。校内外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中医药对外传播领域的专家学者一道,为基地项目建设问诊把脉。

  “中医文化读本”、“走近中医”读物、“孔子学院中医药文化系列课程”与“名家讲坛”(中医文化、中医中药故事)各项目负责人及项目成员汇报了项目进展,并提出遇到的疑惑难点。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执行院长朱瑞平教授建议,提升海内外民众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与认知将是进行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终极目标,但是在实现形式上仍需注意海内海外人群文化背景、话语体系的巨大差异,以跨文化传播的视角,编写海外读者易于理解接受的普及型读物;对于编写体例,可以考虑以故事或案例作引子,将读者引进门,之后将现象背后的道理娓娓道来;对于书中内容,也不必似教科书式的体系完整,面面俱到,但求知识点的真知灼见,不可偏颇。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前任院长张英教授现身说法,建议不妨用海外读者熟悉的西医体系进行对比,以便有效阐明中医药理论及中西医相异之处,她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发现海外人员往往对特定成语或文化习俗感到费解甚至荒谬,究其原因是根深蒂固的文化差异,她希望项目组能重视这种差异,并为中西医文化交流搭建桥梁,以海外人群接受和认可的方式,完成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的王学松教授建议项目组充分利用前期的调查报告,紧紧围绕调研对象的需求、兴趣点及群体特点,进行项目建设。待项目成果初具雏形时,再次投放到调研对象中去,比如在京留学生,收集意见反馈。

  针灸与推拿学院党委书记、我校与日本学校法人兵库医科大学共建的中医药孔子学院前中方院长邬继红,国学院院长张其成也结合自身多年来积累的对外教学、医疗经验,向项目组提出了中肯建议。研讨会上专家们和项目组成员开诚布公,各抒己见,为项目组进一步指引了建设方向,为基地项目实施和验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