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聚焦

中国中医药报 2020年3月20日报道【前线特稿】第二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呼六病区上演生死时速

发布时间:2020-04-06

  从1月27日驰援武汉至今,北京中医药大学医疗队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病房呼六病区积极作战,展现了国家中医医疗队的医者风范与大爱无疆。

  2月28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六病区重症ICU病房,插着呼吸机的周某病情不容乐观,氧合指数85,四末不温,循环功能不佳,情况岌岌可危。第二批援鄂国家中医医疗队,北京中医药大学团队总领队叶永安查房,进行中药干预,两天后,周某情况明显好转,并具备了拔管的条件。

  新冠疫情发生后,这样的生死对决每天都发生在重症ICU病房,在这个以西医为主的特殊病房,面对濒危生死的病人,中医药如何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力挽狂澜?这是北中医团队的命题,用叶永安的话说,国家中医医疗队,就是要去啃硬骨头。

  出征:山鸣谷应,精兵强将尽锐出征

  1月27日清晨,在东直门医院副院长张耀圣的带领下,一支由东直门医院东城、通州两院区及东方医院4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精英医疗队踏着晨曦,奔赴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武汉市,他们将与广东省60名医护人员会师于武汉,作为第二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奔赴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联合作战。

  这距离接到指令只有不到三天时间。1月24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求东直门医院和东方医院分别组建一支20人成建制队伍,火速前往武汉。令出如山,山鸣谷应。集结令发出后,东直门医院和东方医院全体医护积极响应,短时间内就有几百余名医务工作者主动报名。白衣执甲,逆行而上,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人。面对疫情他们没有一丝犹豫。1月24日,19时22分59秒,当东直门医院院感群里跳出“关于支援武汉疫区的报名:完全自愿,医院综合选派。”时,19时23分34秒感染科医师赫伟丽就果断回复:“生命所系,性命相托,职责所在。”这一过程她只用了35秒。 “我坚决申请到一线为患者治疗。我已退休,无牵无挂,不像年轻人上有老下有小”。东方医院耳鼻喉科原主任刘大新虽已退休,却毅然在疫情暴发的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申请书。而像这样的请战书,还有很多封。很快,两支涵盖重症、呼吸、影像、院感、护理等专业的40人成建制队伍集结完毕。为保护医护人员的诊疗安全且不给前线增添负担,两院统筹协调N95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医用防护用品以及纯棉短袖、一次性内衣裤、纸尿裤等生活物资,为即将出征的战士们备足行囊。

  飞机准时抵达武汉天河机场。队员们只有短短两天的时间调整,便要奔赴战场,院感培训、生活物资采购等问题迎面而来。由于队内正好党员与非党员人数对半,队长张耀圣就提出建立“一对一结对子”方法,让每名党员和一名群众结成对子,大家扭成一股绳儿齐上阵。从生活物资的采购到科学改造隔离病房、优化就诊流程、完善病人的分层管理,时间紧,任务重。红色的队服,红色的党徽,红色的旗帜,1月30日,这支红色之军将进驻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六病区——该医院距离此次疫情的“风暴眼”华南海鲜市场最近,他们即将奔赴抗疫的第一线。

  生死:逝者已去,要为下一个生命而努力

  北中医团队接管的呼吸六病区,是由医院原来泌尿科、心脏科、妇科合并的病区,位于医院老楼的六楼顶层,医护人员需走楼梯把大量的医疗物资搬上去。30日下午三时,陆陆续续的病人已经来到呼六病区,北中医团队第一批队员正式进入隔离病区。往往,战争的现场比预先设想的情形还要严峻。疫情来势汹汹,不到两个小时,病区就接诊了9名患者,很多患者有基础性的疾病,或者延误了住院的时机,一收治进来就是重症。医护人员在隔离病区的工作虽与平时无大的差异,但不断响起的警报,提示他们,这里是真正的战场,是生与死的博弈。

  面对紧缺的物资条件,为了全力救治患者,北中医团队最大限度实行6小时工作制,白班,夜班轮替上,6个小时一套防护用具,这就意味着只要穿上防护用具进入隔离区,他们就不能再进食、再喝水、再上厕所......由于穿脱隔离服复杂的程序,他们每个人都要在低气压、厚重的隔离服中至少待7个小时,东直门医院队员90后护士耿旭说,她已经养成了六个小时甚至七八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的“好习惯”。隔离病房只有一扇门,但往往是阴阳相隔的两个世界。 “把这个送给我妈妈吧!”隔离门外,一个50岁左右的男子拿着两瓶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要给东直门医院骨科护士杜渐,“明天再来吧,今天过了送物品的时间。”杜渐说,门对面,是一阵沉默,过了一会,这个刚毅的男人哭了。“我妈妈是‘白肺’了,做儿女的就是尽尽最后的孝心,明天,估计老人就用不上了……”

  在隔离病房短短的几天时间,让这些经历太多生死的白衣天使们也深感无力,她们常常哭过后,再面对现实,绝望后又重生希望,“逝者已矣,我们要去为下一个生命而努力。”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标,明天又是崭新的开始。

  博弈:随证化裁,后方智囊团云会诊献策

  北中医团队中的东直门医院、东方医院作为国字头的代表队,此次驰援武汉,他们就是用手中的中医药“法宝”当做定海神针,与这场疫情巨浪做场殊死博弈。在呼六病区隔离病房,大部分以重症患者为主,北中医团队医护人员用专业和担当给予了患者最好的救治。他们贯彻 “规范治疗、发挥特色”的原则, 坚持“一人一策、随证化裁”的思路。注重体质、疾病、症状“三结合”、中西医相结合、中药方剂与中医技术疗法相结合的治疗,同病不同治、同病不同方,临床效果显著。

  他们还使用针灸,改善患者出现的高热、喘憋、乏力、腹泻等症状。北中医护理团队采用耳穴压丸,并配合摩耳操、心理疏导等方式,改善患者紧张、焦虑的情况。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隔离病房中几名患者都已明显好转。有位患者起初不太信中医,亲身体验到疗效后,说:“中医这次是真让人刮目相看,我连续7日没再烧,也不咳嗽、不腹泻、不乏力,胃口好,精神也好。” 以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谷晓红、校长徐安龙、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姜良铎、王庆国等大咖组成的医疗专家组,还通过互联网,在后方对前线疑难病例进行远程会诊,献计献策。云会诊上,后方专家们指出,即使患者达到出院标准,恢复期仍然要继续服用中药,以彻底祛除邪气、巩固疗效。对于所有患者的治疗,都要遵循三因制宜、辨证论治的原则,要坚持辨病辨证相结合,临床疗效评价要结合现代医学的化验和影像结果。要坚持对患者进行动态观察,严谨求证,不断补充完善现有方案。前方后方的群力群策,让病区内的情况大有改善。 2月15日,呼六病区5名确诊患者出院,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在不吸氧的状态下氧饱和度达标、活动耐力增加,恢复效果很好。这也是北中医团队接诊确诊病房以来的首批出院患者。与初入隔离病房时的阴霾相比,中医药让小小的病房充满生的希望。

  冒险:中医进入ICU,获取第一手重症资料随着越来越多的患者康复出院,原本拥挤的呼六病区在2月下旬已不像刚来时那样忙碌了。但是,隔离病房的另一侧,重症ICU病房里,还有一些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仍在生死的一线挣扎,情况不容乐观。 2月17日,东直门医院党委书记叶永安亲自挂帅,带领北中医团队第二批医疗队员,紧急增援武汉前线,他此行的目的,就是要攻克中医药治疗重症难题。

  “中医药前期主要是在轻型、普通型及部分重型患者干预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如何在重症、特别是危重症患者中体现出中医药的疗效,创造性地将中西医结合起来,提升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是我们中医国家队应该去努力的方向。国家队就是要去啃硬骨头!”叶永安说。回溯历史,中医药抗击时疫源远流长,历代医家用中医药活人无数,其中不乏急危重症患者。但新冠肺炎病毒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必须有大量的临床经验总结才能准确用药。叶永安决定,“深入ICU病房,获取第一手资料”。众所周知,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以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而ICU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呼吸道持续开放,空气中病毒含量之高为所有病房之最,被称为“红区中的红区”。但为了采集第一手资料,治疗更多重症、危重症患者,叶永安毅然带领团队进入ICU病房查房,这也是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首次接受中医查房。ICU共有8名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均为机械通气,3名已做气管切开,5名保留经口气管插管。深入虎穴获取的第一手资料果然信息“含金量”超高。连夜不休的叶永安与团队进行分析,总结出了新冠肺炎属“湿毒夹风之疫”,其总体核心病机是“湿、毒、风、虚”。 “本次疫气为湿毒夹风之邪,禀风之气而具快速染易之能,直入于肺,体虚之人更易受病。阳气旺盛者,可直解湿毒而病愈。阳气亏虚者,湿毒难解。下至中焦脾胃,脾胃强则至此可愈,脾胃弱则病势转危。至恢复期,多见肺脾气虚,气血瘀滞之象。”

  抢救:打出“组合拳”,处方开药掌握“度”

  通过对病情仔细的分析、研判,叶永安及团队成员坚定了中医药参与危重症患者救治的信心。但是事情并非想象的那样简单。在临床,望闻问切是中医收集临床信息的核心手段,但是重症监护室的病人上着呼吸机,无法实现问诊,无法观察舌象,胳膊上捆着监测袖带,手背扎着输液针,再加上医生带着两层手套,切脉也很困难。这给中医诊断带来巨大的困难。如何对ICU内危重症患者精准辨证,如何给他们对症下药? 3月3日,ICU病房77岁患者孟某的情况急转直下,血氧饱和度达不到85%,虽给予高流量吸氧,但其低氧状态始终无法纠正,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新冠肺炎重症监护室主任王夜明紧急进入ICU给予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3月4日,孟某出现了一次心脏骤停,予以心肺复苏后,孟某被抢救了回来。面对生死边缘挣扎的患者,3月6日,叶永安带领团队对该患者进行了中医查房。因为不能在腕部准确切脉,叶永安运用三部九候诊法,在颈动脉、踝关节拿脉,同时灵活采用脏腑辨证及卫气营血等理论,认为该患者属湿毒伤阴、津亏气耗,造成了气阴两伤、心神失养的临床表现。又综合五运六气理论,今年气候属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运用司天方正阳汤,加大剂量益气养阴药进行治疗方案调整。在中西医共同努力下,仅仅6天时间,3月12日,孟某就顺利的拔管脱机。3月16日,当叶永安再次深入ICU查房时,孟某不仅意识清醒,还主动要求喝冷饮,情况大为好转。“这是一场高水平的综合救治。”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王夜明在一旁感慨地说。这套特有创新的,综合五运六气、脏腑辨证及卫气营血等理论及三部九候诊法的中医“组合拳”,在前线中医药治疗重症患者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救治重症、危重症患者是对中医所学知识的高度浓缩,中医人应注重天人合一,采用多种经典理论相结合,融会贯通于患者的治疗,方可取得临床疗效。”叶永安表示。同时,开具处方时,掌握好“度”是关键。叶永安指出,重症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存在着阴虚、脾虚、气阴两虚等多种证型,且在阴虚中有热或夹有湿,兼有外邪,这给治疗带来了很多挑战。袪湿容易伤阴,而补益太过又容易碍邪。因此,补阴补气,清除邪气均不宜太过,需要掌握好“度”。 “这如同在悬崖上施药,不能有丝毫的闪失。”叶永安说,中医治疗要调整个体身体状态至阴平阳秘,进而达到身体平衡、疾病自去的效果。在叶永安指导下,北中医团队接管的呼六病区重症患者的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危重症病例拔管率、治愈率稳步提升。3月2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对病区作出调整,把呼吸重症八病区的19名患者顺利有序地转入到了北中医团队负责的呼吸重症六病区,进一步提高医疗效率。在北中医团队医护人员的全力配合下,创新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正把一个又一个重症患者转危为安。

  重生:拯救生命,希望的曙光在望

  回想刚来隔离病房时,病人们的无助与恐慌,北中医医护人员就大声告诉患者:“我们是从北京来的,专门来帮助你们的。”让隔离病房的患者,心中安稳又感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中,北中医团队队员们,把病房当作家,把病人当亲人,他们同舟共济,在隔离病房里,留下了一个个欢笑感动的镜头,也把一个又一个患者平安送回家。短短一个多月时间中,北中医团队创造了很多奇迹:有一剂药将患者的高热退下来的;有心率120次/分钟,针灸几分钟后降到90次/分钟以下的;有用中药将高龄危重患者救治平安的;有通过中西医高水平综合救治高龄危重插管患者顺利拔管脱离险境的等等。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给患者带来了战胜病魔的信心,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3月5日上午,北京中医药大学驰援武汉临时党支部举行了一场激动人心的党员发展大会,经过一个月来“火线”上的培训与考察,临时党支部同意接收东直门医院、东方医院各三位医疗队员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掷地有声的宣誓声回荡在武汉战地的上空。一个月来,北中医团队队员以临时党支部为战斗堡垒,互相帮助、互相提醒、互相配合,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度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在北中医团队抗疫的第一线。

  回望这段特殊的抗疫时光,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相关负责人对北中医团队表示了感谢,“他们的到来让我们也充满了战斗的勇气。”叶永安也感受颇深:“希望这场战斗尽快结束,希望我们的医务人员都平安地回到岗位,我们的老百姓都能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